信息時報訊(記者李丹通訊員喻意良)走進天河區鳳凰街柯木塱社區核心區域,元墩街、欖元街、新元街道路兩側分別設有醒目的垃圾分類宣傳欄,宣傳欄,詳細介紹了垃圾分類意義、指引知識、法律條文等內容。一個個綠白相間的垃圾分類投放亭映入眼簾,黨建宣傳欄,這里成為村民每天都要“打卡”的地方。
每天上午8時許,家住欖元街的小張把家里的垃圾收拾好,出門上班時順便把垃圾拿到社區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亭。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全面推進,這樣的場景,正逐漸成為鳳凰街村(居)民身邊常見的一幕。新修建的垃圾分類“廂房”溫馨美觀、圖文并茂,試管嬰兒寶寶,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,這些投放亭一經投入使用,就立刻成了網紅“打卡”點。
據了解,滾動式燈箱,垃圾分類投放亭配齊了分類垃圾桶,環衛工人每天定時進行清洗并消毒,避免了露天垃圾桶味道難處理、蚊蟲滋生的情況。投放亭還安裝了防雨屋檐、洗手盆,并配備有洗手液、消毒水、擦手紙巾等。
柯木塱社區核心區域地處城中村結合部,公交候車亭,現居住著3萬多常住人口,試管嬰兒生兒子,以來穗人員居多。“社區面積大、住戶較為分散,垃圾分類管理難度較大。”柯木塱社區黨委副書記于書娥坦言,作為無物業管理開放式的城中村社區,垃圾分類一直是一項工作難點。“以前是在村民樓棟下面放有分類垃圾桶,大家習慣性混投,現在‘撤桶并點’工作開展后,垃圾分類投放亭代替了之前分散的垃圾桶,此舉減少了垃圾投放點臟亂差的問題,還有效引導群眾自覺參與生活垃圾分類。”
與此同時,鳳凰街各社區積極開展入戶“敲門行動”、桶邊指導,通過黨員、社區工作人員、志愿者、村(居)民代表等上門普及垃圾分類知識,村(居)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知曉率、參與率和分類準確率大大提高。鳳凰街道綜合行政執法辦垃圾分類督導員李麗君表示,“這一個多月來,能明顯感覺到,街道環境好多了。”
據介紹,為推進“兩網融合”,目前,鳳凰街新建了32個垃圾分類投放點(其中定時投放點15個、誤時投放點17個),在做好原有20個投放亭管養的基礎上,在柯木塱社區內,高標準優化提升新增建設了22個垃圾分類投放亭,并完成優化提升星級投放點4個。另外,街道利用原有的環衛工具房,升級改造建設8個“兩網融合”站點,計劃在9月30日前全部完成。
,廣告垃圾箱